2020-08-21 22:56:25 头条 677阅读
01
众所周知,杨幂和邓伦是好朋友,两人还曾因来往亲密被误传出了恋爱绯闻。
但谁也没想到有一天,两人的粉丝队营竟会敌对相视。
起因是两人参加综艺节目《密室大逃脱》,有一期里面有“怪物”的设定。嘉宾们如果想完成任务,就一定会遭到怪物的攻击。
最后到密室逃脱的阶段,张国伟和黄明昊独挑大梁,用身体帮队友们挡住了怪物进攻,方便杨幂和邓伦等人顺利逃进电梯。
问题来了,邓伦在高度害怕和惊吓中,忙不迭失按了电梯关门键,完全忘记了外面还有两个力挽狂澜的同伴。
而杨幂和大张伟呢,一直坚持按着开门键,必须要和同伴“共生死”。
直接将导火索引燃的是杨幂在plus版后期采访中那句——“你算什么男人啊邓伦。”
自此,两方粉丝正式开战。
邓伦粉丝会立刻统一战线,质疑节目组剪辑动机,要求立刻删除关于邓伦一切负面影响的画面。
节目组怕事情闹大,也就干脆利落的删了。
但杨幂的粉丝不买账了,认为这是不公平待遇,并表示如果节目组不道歉不上架,后援会将不再配合后续节目宣传。
两方争吵愈演愈烈,甚至到了泼脏水、爆黑料,甚至人身攻击的地步。
节目组在一片讨伐声中,发表了隔靴搔痒的官方声明:
舆论发酵之后,很多吃瓜群众表示,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来的莫名其妙,甚至令人发笑。
如果不是各家粉丝撕相难看,外人根本不可能去放大两人的言行。本来就是一个秀,而且还是在危机之下的本能反应,谁会计较?
但通过这件事,我们或多或少可以感受到一个客观事实:
粉丝正在以绝对的话语权, 操控自家明星参与的节目影视制作每一个环节。
他们不再听从于团队,不再受偶像制左右,他们急于开辟“粉丝厂牌”,以“爱豆只有我们”的一己之力守护所谓的立场。
02
15年前,选秀节目《超男》《超女》掀起巨大热潮,多数人开始了人生第一次追星。
当时追星的方式很简单,无外乎就是发短信为对方拉票,买偶像杂志或者实体专辑,紧盯各种“音乐排行榜”,在QQ和酷狗音乐上不眠不休地投票。
想要知道明星近几日的行程资讯,只能去相关的贴吧或网站搜索,或者想办法加到大的粉丝群,从粉头哪里得知零星半点。
至于和明星近距离见面,等同于天方夜谭,当时偶像线下的演唱会都屈指可数。
只有一些死心塌地的老粉,或者粉丝后援会里的组m.80skp.com织者,才偶尔有机会和偶像见一面。
对于当时的粉丝来说,偶像意味着“神秘”“鼓舞”,大抵上对其是一种倾慕欣赏的心态,可远观不可亵玩。
当时艺人的经纪公司,在粉圈更是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。他们几乎控制着偶像的一切行程安排,包括私人生活。
就算偶像有异议,也是敢怒不敢言。因为他的事业命脉,一切商业资源, 全权掌握在公司手里。
得罪公司的下场,就是雪藏和天价赔偿。
比如蔡依林,在2000年人气顶峰时,因不满公司给她强行制定半年出一张音乐专辑的不合理要求,单方面想和公司解约,结果被雪藏了2年,解约后还要赔偿对900万债务。
03
但以前的场景放在当下,根本不可能再发生。
粉丝和艺人,艺人和经纪公司的关系,自从2013年EXO的爆火,“哈韩”大潮席卷内地起,就逐渐开始改变。
内地观众开始接触并学会韩饭追星的营业方式——买CD、刷音源、刷榜、入应援。
爱豆想上网络音乐排行榜第一?花钱买专辑、雇人刷量。
想让广告爸爸看见爱豆的带货能力?花钱无上限“打投”,不用送人。
想让爱豆在娱乐圈被同行羡慕?花钱制造惊喜,给他办天价生日活动宴。
总而言之,追星的方式从“文本化”转变为“经济化”,追星的门槛也从“听歌看戏”变成了“花钱氪金”。
粉丝们通过砸钱、砸时间、砸精力,在“饭圈”中不断寻找认同感。
粉丝就像是一个独立的追星个体,而饭圈更像是一个有组织分工的亚文化圈子。
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TFBOYS。
TFBOYS出道之际,一大批妈妈粉花大量人力金钱把他们送上了内地最具人气歌手席位。
成员生日宴会,粉丝开始在美国、英国、韩国等地投放广告,每家粉丝做成的应援项目都达近百个。
最夸张的是王俊凯18岁生日,粉丝掀起了“海陆空”全方位应援大战。业界人士估算费用高达千万。
2018年,两档养成节目《偶像练习生》《创造101》又将“粉丝经济”达到另一个极致。
两档节目的本质,与其说看选手们之间PK成团潜质,不如说是一场粉丝财力的较量——粉丝花多少钱,偶像出道可能性就越大。
《创造101》仅孟美岐与吴宣仪两人的粉丝公开集资就超过2000万元,孟美岐更是打破单人集资纪录,高达1200万元。而蔡徐坤、孟美岐等人均曾霸榜的微博明星势力榜,需要各家粉丝真金白银地送“小花”,2元一朵,一直赠送到爱豆升至理想名次。
可以说,流量爱豆的成名之路是垫着粉丝的打榜、数据、公开集资一步一步往上走的。
在现如今“数据为王”的内娱风气下,没为偶像花过钱, 谁都不好意思自称粉丝。
粉丝和艺人,艺人和经纪公司之间早已不再是平衡的制约关系,而是直接成了利益捆绑关系。
04
俗话说,吃人嘴软,拿人手短,明星亦如此。
粉丝群体从陪聊玩家变成了经济支柱,明星成了被粉丝供养的寄生者,那就已经决定了其自身话语权的虚弱,同时也给了粉丝赋权的想象。
“你是我花钱成就的,那我就有管控你事业的资格。”
所以,这几年关于粉丝公开手撕、奉劝偶像的新闻事件也越来越多。
电视剧《三十而已》原定佟丽娅饰演女主顾佳,结果粉丝集体暴怒开骂佟丽娅:
最终佟丽娅妥协,主动退演:
陈伟霆疑似要代言微商产品,粉丝集体炸锅,公开拷问其本人是不是没脑子要自毁前程?
粉丝还提议违约赔偿金如果不够,大家可以一起募捐。
杨幂旗下的公司嘉行传媒让她出演某部剧,口碑不良,粉丝粉丝线上线下联动抗议,最后不了了之。
粉丝对艺人的用力劝告,也许还能说是疼惜的表现。
但粉丝和艺人团队的关系,就真的是“定时炸弹”,需要时刻敏感。
前段时间戚薇工作室发戚薇红毯走秀照,被粉丝一片惨骂,从复制造型到口红颜色,从图片模糊到出图延迟:
后来戚薇本人发了高清照,解释了口红颜色的原因,还是被一副俨然主人做派的粉丝诟病:
以前是粉丝卑微追星,现在是理所当然般教训、安排艺人团队做事。理由也很简单——你不照顾我的情绪,我就不给你花钱。
经纪公司有委屈也只能憋着,艺人的事业规划必须充分考虑粉丝给出的意见。
用业内某位经纪人的原话——“割韭菜之前,必须要把它们养好。”
05
值得一提的是,现如今被粉丝牵着鼻子走的明星,是多数,但不是全部。
部分有态度有实力,靠个人魅力在娱乐圈站稳脚跟的明星,不会被粉丝的言语所桎梏。
比如章子怡。
去年她决定在线电影院参加情感真人秀《妻子的浪漫旅行》,结果一个铁杆老粉宣布倒戈,认为她不爱惜自己的羽毛,有损身价。
面对尘嚣之上的舆论,章子怡没有放弃,并发文表示自己并不是一个“符号”,妻子和母亲的角色让她受益良多,她决定遵循自己的内心。
章子怡的真诚回应,让外界观众对她多了一层好感。
不去利用粉丝“为爱发电”的心理,不盲目妥协于粉丝的情绪,事业成败自然也就不会取决于粉丝。
坦白讲,现在提前“饭圈文化”,多数人第一反应肯定是负面化的。但其实,“饭圈女孩”也带了很多积极正面的东西,比如疫情集资募捐、建立公益基金会、防止经纪公司独裁等。
剑走偏锋,失控异类的往往是少数,但极具煽动性,提倡团结一致的饭圈文化,又使得少数演变成了蝴蝶效应,从而酿下了不可挽回的悲剧。
仔细想想,悲剧产生后受牵连最大的人是谁?
一定是偶像本身。
比如著名的227事件。时隔六个月,肖战至今都无法全身而退。
但你说败落的偶像他们真的完全无辜吗?不见得。
如果你不是答案的一部分,那你就是问题的一部分。
悲剧爆发之前一定是有征兆的,多少偶像揣着明白装糊涂
——为了一己名利流量对粉丝无底线献媚,对其越庖代俎的失格行为视而不见。
对粉丝声势浩大的集体行为不发声的偶像,其自身的偶像公众性必然将遭到阉割,失去偶像的“公众价值”。
一个合格的“饭圈文化”,一定是拒绝粉丝盲目意淫,只手遮天操控偶像一切。
偶像也肯定要有自己的态度和底线,深陷舆论风波时,不要只会做有利,而非正确的事。